有時候,我們很難用一個字準確描述餅乾的口感,是「脆」還是「酥」?是「鬆」還是「入口即化」?有些人甚至說有些餅乾吃起來像「沙沙的雲朵」,這些詞聽起來都很美,但其實,它們的背後,對應的是不同的原料選擇與烘焙技術哦!今天帶您體驗常見的「餅乾口感語言」

( 圖片出處:pexels)
🔸「脆」一咬就碎的俐落感,清脆斷裂,餅乾在斷裂前幾乎沒有形變,吃起來彷彿在耳邊響起「咔嗞」音,這類型餅乾通常來自砂糖含量高、奶油比例較低的配方,有時還會加植物油等,再用高溫短時間烘焙鎖住香氣與脆度,像義式脆餅、餅乾棒、烤乾型手指餅乾都是典型代表。

( 圖片出處:pexels)
🔸「酥」入口是柔和的崩裂感,外層微脆,內裡層次分明的酥鬆感,不會像脆餅那樣響亮。這種口感仰賴高比例奶油(尤其是冷奶油)與摺層技巧,以中溫烘烤保留結構,比如蝴蝶酥、奶油曲奇等。

🔸「鬆」咬下去立即化開,口感輕柔,沒有脆響或明顯的層裂,咬下去便輕輕化開。這類餅乾需要精準平衡奶油與麵粉比例,使用低筋麵粉、少糖,再將奶油打發注入空氣,形成蓬鬆柔軟的組織,英式軟餅乾與我們的艾許風味集-7款餅乾便屬此類。

🔸「化」擁有極致的細膩感幾乎不需咀嚼,含在口中便慢慢融化,像一片溫柔的雲。它仰賴高品質奶油與糖粉(非砂糖)、無水或少水配方,以精準時間與溫度烘焙,避免過乾,如雪花餅、手工奶油酥餅等。

( 圖片出處:麗華雪花餅)
🔸「沙感」入口後像細沙般輕輕散開,乾淨俐落、不黏牙。這種口感常以糖粉、杏仁粉、玉米粉等細粉打造,油脂均勻包覆形成短纖結構,法式 Sablé、雪茄餅乾、英式酥餅都是經典例子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