糕點文化源遠流長,豐富的製作方式,在食品文化中宛如瑰寶,每一口都蘊含著深厚歷史和風味。而他們的美味來自於各式各樣的餅皮和餡料,今年吃月餅前,先了解口中的月餅是哪一種經典的組合吧!
【探索經典月餅餅皮的風采】
-
糖漿皮:
此種餅皮常見月餅為「廣式月餅」,因不加糖粒、糖粉、豬油、蛋與膨鬆劑,所以不具酥鬆口感,最大特色是用「轉化糖漿」替代糖、蛋,且糖漿濃度高會降低麵粉筋性,麵團會呈現較無彈性,故以可塑性、包餡即可成形,皮餡大多為 2:8 的黃金比例製作,烘烤完放置後等待回油、增添亮澤。由此可知「回油」是此餅皮最大特色之一,而烘烤完成後放置2~3天後開始變得柔軟油潤,皮與餡料融合,產生入口即化的口感。代表為:蓮蓉月餅、伍仁月餅等
圖片來源:黃源興餅店
特別的是,與廣式月餅十分相近的朋友,於1980年代從港式茶點中的奶黃包延伸出來的「港式月餅」,在餡料變化上更加豐富,且外皮通常比較薄、軟,內餡加入鹹蛋黃並製成流沙餡也是特色之一,也會與蓮蓉、豆沙等甜餡結合,鹹蛋黃經處理口感香濃,微微滲油,鹹甜交織的風味獨特,有一群愛好者支持!代表為:奶黃月餅、冰皮月餅等
圖片來源:網路圖片
-
糕皮:
常見用於「台式月餅」製作,糕皮是用油、糖、蛋所調製的麵糰,又稱酥皮麵糰或蛋皮麵糰,它的特性又可以區分為鬆酥類、酥脆類、硬酥類與鬆軟類,製作重點在掌控油脂的種類、比例與熟製技巧,另外因為含水量少,貯存時間也可比較長。代表為:鳳梨酥、金露酥、桃酥等
圖片來源:向陽房-吉寶鳳梨酥
-
油酥皮:
層次分明、吃起來酥酥脆脆,薄皮一層一層堆疊在一起,由水油皮與油酥經多次擀捲,因水油皮加水會形成麵筋,有能力包住無水的油酥,經包餡成形後,以烤或炸的方式熟製,便會形成多層次,外脆內軟的特點受到許多人喜愛,一般會抹上豬油烘烤,但現今因健康意識抬頭,大部分商家都改以奶油製作,烘烤的過程會有層層堆疊的效果,也因麵團含油,可以增加酥鬆的特性,最經典代表為:蛋黃酥、綠豆椪等。
圖片來源:向陽房-山韻星空禮盒-頂級蛋黃酥、素小綠豆椪
-
酥皮:
最鮮明的三大特色是「皮酥、餡足、味美!」常見為「蘇式月餅」,酥皮就是這款月餅的靈魂,也因此起初它被稱為「酥式月餅」,與油酥皮的作法相近,是使用一層油皮、一層水麵疊製成雪白多層次的外皮,有些人會裹上芝麻增添風味,口感較香鬆酥軟,有甜有鹹,甜的餡料以豆沙、棗泥、蓮蓉、桂花、玫瑰為主;鹹的餡料主要以豬油、椒鹽、蝦仁、青蔥為主。代表為:蘇式豆沙月餅、蘇式五仁月餅等
圖片來源:網路圖片
【舌尖上的記憶滋味-月餅常見餡料】
在餡料方面,中式糕餅的選擇豐富多樣,最普遍的就是紅豆沙、綠豆沙、白豆沙等豆餡,還有肉餡、水果餡等。
-
蓮蓉餡:
具有淡雅的風味,由蓮子磨成的蓮蓉製成,質地細膩,味道清甜,帶有淡淡的蓮子香氣,是高級中式糕點的常見餡料,如:廣式月餅-蓮蓉月餅。
-
奶黃餡:
1987年出生,靈感來自於奶皇包,當時糕點師傅先用西式奶黃取代廣式蓮蓉餡、再把月餅常見餡料的鹹蛋黃,加進奶黃餡裡,因當時期的奶黃包不會加入鹹蛋黃,再用曲奇皮代替廣式餅皮等,將中西食材與技藝融合製成,如:港式月餅-奶黃月餅。
-
鳳梨餡:
最常見就是伴手禮鼎鼎有名的鳳梨酥,據說於1980年代,早期純鳳梨餡酸度較高、又有許多纖維,因此糕點師傅會加入冬瓜內餡調整,目前還能吃到以冬瓜餡製成的傳統鳳梨酥!而現今因鳳梨品種多樣,不管是酸甜比例還是纖維細緻,都很適合製作餡料,因此許多店家都漸漸改以純鳳梨的鳳梨酥!
-
豆沙餡:
以紅豆或綠豆為主,常見有紅豆餡,細膩綿密,帶點沙沙的口感,擁有自然的豆香味,如:豆沙包、紅豆餅;綠豆餡的口感則較清甜,色澤清新滑順,也帶點顆粒感,是夏季非常受歡迎的內餡之一,如:台式月餅-綠豆糕。
-
蛋黃餡:
以鹹蛋黃為主,濃郁風味帶有鹹蛋黃得顆粒沙沙的口感,傳統做法繁瑣費時工,是將紅土、鹽、草灰與黃酒調和成泥狀,塗敷鴨蛋表面並醃製28-30天左右,將鹽分滲進蛋中並出油,而醃製完成的鹹鴨蛋,擁有不死鹹、沙沙的口感,搭配月餅烘烤製作,鹹香十足,讓人回味無窮,如:台式月餅-蛋黃酥。
-
肉餡:
以豬肉、牛肉等絞碎或切丁製成的內餡,經調味搭配蔥花、洋蔥等配料炒熟後包入餅皮中,如:蘇式月餅-綠豆椪